首页 热点 业界 科技快讯 数码 电子消费 通信 前沿动态 企业前沿 电商

观察:北京昌平回龙观街道: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激活社区内生动力

2023-06-27 19:38:49 来源 : 文旅中国

在北京市昌平区龙域东一路上,有一座比路面矮一截的古寺庙——玉光寺。它与周围高耸入云的现代楼宇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然而,走进寺庙,人们体验到的是数百年古建筑在当代焕发出的新活力,是古朴静谧的环境与都市生活的碰撞融合。

玉光寺,如今有了新的名字,叫“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简称“寺锦”),这是由回龙观街道打造的颇受周边居民青睐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被评为“2022北京网红打卡地”,也是城市空间运营的特色代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的又一成功案例。寺锦于2022年7月22日开馆,利用玉光寺场地,以空间为载体、以内容为切入点,举办了亲子露营、露天音乐会、春游骑行、古建筑写生等颇有创意的文化艺术活动,还发起“新友邻计划”,让附近居民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乃至创造者,展现出公共文化空间在社区治理方面的重要价值。

▲寺锦露天音乐会现场    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历史建筑搭建新社区舞台

“将玉光寺打造为寺锦·城市会客厅,是对这座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建筑的活化利用,是一个辖区居民参与协商议事的项目。”昌平区委回龙观街道工委书记冯光表示,这个项目既是为助力《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简称“回天计划”),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为合理推进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落实中办、国办在《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中所提出的“坚持以用促保”精神,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玉光寺坐西朝东,位于原回龙观村中,与村北的菩萨庙南北相对,村庄拆迁后被完整保留至今。玉光寺于2003年被确定为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有清乾隆三年(1738年)和1935年重修碑。经历次修缮及复建,现存建筑有山门殿、前殿、后殿及南北配殿,全寺占地面积2440平方米,建筑面积785平方米。

如何利用好这座古建筑,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冯光表示,得益于“回天计划”,有京北“睡城”之称、拥有85万人口的回天地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让更多群众了解这段发展历史,2021年3月,以玉光寺后殿及南北配殿为基础的回龙观新村乡情村史陈列室正式对外开放,仅团体单位可预约参观。2022年初,《画说回龙观》一书在此发布,漫画作者吴戈通过查阅史料、人物访谈等方式,用漫画讲述了回龙观的前朝往事及发展变迁。

正是这场活动点燃了周边居民对回龙观村史的记忆,引发了大家希望玉光寺对外开放并为公众提供文化休闲等服务的诉求、探讨。对此,回龙观街道组织开展“问卷+走访”的实地调研,征集居民对玉光寺开放的意见建议,线上问卷发布当天参与人数超过8000。在调研基础上,回龙观街道与街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还围绕玉光寺开放后的定位、运营等问题,组织周边居民、社区代表、商户代表、专家学者等多次共商共议,最终确定将玉光寺打造成具有“城市智囊团”“城市议事厅”“城市后花园”“城市先锋场”四大功能的城市会客厅。

冯光进一步解释:“寺锦·城市会客厅以共创、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为辖区居民提供展览展示、会客议事、互动体验、休闲学习等服务,要将其打造为回龙观街道的形象展示平台、居民议事基地和文化生活聚场。”

▲ 寺锦“一米菜园”的小主人正在给菜园浇水   受访者供图

以精准服务链接群众文化新需求

寺锦采取社会化运营模式,现由优和时光(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承接整体运营。“引入专业化运营团队和服务体系对文物空间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类运营,在我们辖区还是首次。”冯光表示,为了打响寺锦的文化品牌,回龙观街道和运营团队不断探索、共同努力。

在文化活动的主题设定、空间开放时间等方面,回龙观街道和运营团队切实根据辖区居民的年龄结构、工作性质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期能精准对接辖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据了解,回龙观街道年轻人多,辖区16.8万人口中,中青年占比近七成,高学历人群占比大,其中互联网从业者较多。冯光说:“我们希望寺锦的文化活动能更多地吸引年轻人参与,进而让他们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这也是其定位区别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关键。”

鉴于此,运营团队按照社区居民对公共活动精品空间的需求,结合玉光寺的建筑风格、特色等重新合理配置空间,打造了诗空间、艺空间、茶空间、展空间、静空间等,为辖区居民提供了许多优质多元、新鲜有趣、时代感强的文化体验活动。许多活动的报名名额经常“秒光”。其中,乡情村史陈列室作为展空间的常设展览,成为颇受欢迎的寺锦打卡地。

截至今年6月22日,寺锦累计进馆7.7万人次,开展公益群众文化活动181场,活动直接参与者超4.6万人次。这里有场场爆满的露天电影、活力四射的露天音乐会、复古经典的黑胶音乐派对、神秘有趣的天文观测活动,还有创意十足的手绘T恤活动、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非遗手作体验、茶香氤氲的古寺茶约、充满异域风情的匈牙利主题文化游园会,以及陌生人茶话会、盲盒饭局、一米菜园活动、邻里职业分享计划、亲子关系建构策略分享会……这些活动或新奇、或潮酷、或好玩、或务实,让热爱生活的人找到了更有趣的生活方式,开启了一段别样体验,收获了满足与愉悦。

以用户黏性很高的“一米菜园”活动为例,寺锦目前已开展3期菜园认领活动,通过在古建筑里开辟多个一平方米的小天地,邀请周边居民做菜园主人。如今,10多个家庭认领了小菜园,韭菜、小葱、菠菜等田园风光已成为寺锦的一道独特风景。7岁的小树和妈妈半年前认领了一块小菜园,他们隔一天就来给种的萝卜、西红柿浇次水。谈到从劳作到收获的点滴,小树开心又得意。小树妈妈感慨:“这个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孩子从选种、播种、育芽、浇水、施肥到收获,全程参与,既亲近了自然、收获了美味,也增强了责任感,邻里关系也因此更和谐。”

“80后”互联网从业者王女士用“惊喜连连”表达对寺锦的喜爱。“60后”退休人员麻玉增作为寺锦的忠实粉丝,坦言:“寺锦这个平台填补了我生活的空缺。”还有很多参与者在寺锦的留言簿上留下了体会、感悟及建议,一些小朋友更是用画作表达了对寺锦的喜欢。一位署名金豆的朋友写道:“在寺锦,既能体会到古建筑的沧桑历史,也能体验到现代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元。”

寺锦多元、高品质的文化供给背后,是昌平区推动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从顶层设计到制度建设、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寺锦一年运营期将满,回龙观街道将对其活动频次类型、参与人数、受众满意率等进行考核。

以文化空间助力基层社区治理

“寺锦不仅是回龙观街道协商议事的成果,也是承载协商议事的平台。通过寺锦项目,我们正在探索一条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居民共治的基层治理路。”冯光表示,回天社区最大的治理难题是居民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有北京西城、朝阳、海淀搬迁来的,还有其他省区市的,这导致社会治理方面向心力不强,而寺锦恰恰可以作为一个撬动点,激发社区的内生动力,助力社区治理。

一是以特色文化活动提升居民参与度,进而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凝聚力。以“新友邻计划”为例,寺锦通过发掘回龙观地区的能人、达人,请他们以社群主理人身份,与社区友邻分享各自的行业智慧与爱好。目前已有上百位居民提出申请,经过严格筛选和深入沟通,已落地21期新友邻活动,包括露营攻略分享会、葡萄酒品鉴、萨克斯演奏会、建筑摄影技巧分享会、ChatGPT产品分享会等。优和时光(北京)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卢秋平说:“我们不仅希望把新友邻活动打造成获取知识、体验生活的窗口,还希望能以此为纽带,增强居民与社区之间的黏性,提升归属感。”

二是充分发挥寺锦作为城市会客厅的功能、协商议事平台的作用,助力居民打破社交壁垒、参与社区治理。陌生人茶话会、盲盒饭局及社区邻里节等“断网式”交流活动,让周边居民有机会和平台产生互动、联系,有效拉近了邻里关系,进而能够让他们在寺锦这个“闹中取静”的空间里理性沟通、解决问题。

三是积极发挥寺锦的资源整合、联动作用,聚集民智、专家力量,构建智囊团,为社区治理提供交流平台。近一年时间,寺锦举办了多场城市更新、文物保护、公共文化空间运营等主题沙龙活动,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建言献策,辖区居民发表意见、支招献计,为优化社区治理、促进地区发展提供了诸多专业建议和策略思考。

冯光感慨:“寺锦面积虽不大,但意义很大,这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力量已经开始显现。”

2023年6月27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激活社区内生动力》

责编:张海宁

标签: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
徐小明:120分钟 2023-06-27 19:22:37
夕颜_热头条 2023-06-27 19:20:44
联想I7(联想i758) 2023-06-27 19:14:08
视点!淘宝客app开发 2023-06-27 19: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