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10:37:53 来源 : 证券时报
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表示,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货币政策声明承认经济增长放缓,但鲍威尔暗示增长放缓是必要的。总的来看,美联储仍倾向于以牺牲经济增长换取物价稳定,这意味着加息还将继续推进,但对于未来加息路径,美联储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对于9月是否再次大幅加息,美联储不主动、不拒绝、不承诺,这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加息放缓的猜想。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这次会议传递出的信息不足以打消市场的顾虑,“数据弱、政策紧”仍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海外宏观与政策的主要特征。
以下是原文:
(资料图片)
中金:加息继续推进,增长还需下行
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货币政策声明承认经济增长放缓,但鲍威尔暗示增长放缓是必要的。总的来看,美联储仍倾向于以牺牲经济增长换取物价稳定,这意味着加息还将继续推进,但对于未来加息路径,美联储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对于9月是否再次大幅加息,美联储不主动、不拒绝、不承诺,这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加息放缓的猜想。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这次会议传递出的信息不足以打消市场的顾虑,“数据弱、政策紧”仍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海外宏观与政策的主要特征。
首先,抗通胀仍是美联储的首要任务,价格稳定是经济和就业增长的前提。美联储货币政策声明重申将坚定致力于(strongly committed)快速压制通胀,鲍威尔也反复强调,价格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没有价格稳定,经济不可能持续增长。当被问及货币紧缩可能面临“做得太过”和“做得不够”的双重风险时,鲍威尔暗示美联储“宁可矫枉过正”也不愿因犹豫而长期付出更高代价。鲍威尔还表示会综合考虑整体CPI与核心CPI走势,即使未来几个月整体CPI增速因油价回落而显著下降,但如果核心CPI依旧坚挺,美联储也不会因此停止紧缩。
其次,美联储不认为美国经济已进入衰退,鲍威尔暗示增长放缓是必要的。市场普遍关心美联储如何看待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对此,美联储在货币政策声明中增加了“最近的消费支出和生产指标有所放缓”的表述,但鲍威尔在记者会上称,美联储认为有必要(necessary)让增长放缓。对于即将公布的美国二季度GDP数据,鲍威尔也有意淡化,他认为美国经济只是有所放缓,还远未到达衰退的状态。
由此可见,经济增长放缓正是美联储希望看到的,当前放缓的幅度还不足以让美联储停止货币紧缩。鲍威尔表示,美国经济增长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低于潜在水平,才能创造一些负向产出缺口来压制通胀。换句话说,美国的失业率或需要上升且高于自然失业率,才能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考虑到疫情后美国劳动力市场摩擦加剧,我们认为自然失业率可能上升至5%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当前的失业率或存在较大上行空间。此外,在被问及何时是转向降息的拐点时,鲍威尔并未给出正面回应,而是再次重申需要看到通胀持续回落的确凿信号。
不过,对于未来加息路径,美联储的态度也变得越来越模糊。鲍威尔表示,未来加息决策将采取逐会决定(meeting-by-meeting)的方法,并且将按照数据行事(data dependent)。这或意味着美联储前瞻指引工具(如点阵图)的有效性将下降。的确,我们也认同在当前这种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任何关于未来加息路径的指引都可能失准,与其预测未来,不如走一步看一步。
经济放缓或多或少也让美联储觉得自己不再那么“落后于曲线”,这引发了市场对于加息节奏放缓的猜想。一方面,强劲的劳动力市场让美联储相信经济仍在趋势水平以上,继续加息仍然是必要的。鲍威尔也表示还有更多的货币紧缩在路上(additional tightening in the pipeline)。但另一方面,近期消费和房地产数据放缓,加上过去两次会议都采取75 bp的大幅度加息,使美联储认为当前利率水平距离中性利率已不再那么遥远。
往前看,今年剩下的时间内还有3次议息会议(分别在9月、11月和12月),如果到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上限需要从当前的2.5%提高至3.5%,那么剩余的每次会议的加息幅度只需要50甚至25 bp即可。也就是说,加息周期没有结束,但不排除加息的步长可能放缓。当然,最终加息幅度还取决于数据,从现在到9月议息会议之间还有7、8月的数据可以观察。我们认为,如果通胀持续超预期,美联储还是会果断选择加息75 bp.正如鲍威尔所说,9月再次采取超常规的加息也可能是合适的(another unusually large increase could be appropriate)。
我们认为这次会议传递出的信息不足以打消市场的顾虑。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才刚刚开始,未来随着失业率上升,经济总需求下降,企业盈利或面临更多下修风险。另一方面,由于通胀居高不下,美联储紧缩还将继续推进,货币金融环境也将进一步趋紧,对于9月是否再次大幅加息,美联储不主动、不拒绝、不承诺,这种模糊的态度也很难让市场得到持续的宽慰。总体上,我们认为“数据弱、政策紧”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海外宏观与政策的主要特征。
标签: